近日,有居住境外的客户咨询案件时,对最常见的涉外委托办理有畏难情绪, 担心公证认证时间过长, 来不及办理。由此凌云永然提醒大家,我国相关涉外公证认证程序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。变化源起是我国新加入的《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》( Convention Abolishing the Requirement of Legalisation for Foreign Public Documents)于 2023 年 11 月 7 日在中国开始生效实施。
(以上信息摘自中国外交部网站)
众所周知,原来我国对涉外文书均采用了公证认证一套流程,其中认证系领事认证,即由中国驻该国使领馆的领事验证公文书上的最后一个印鉴、签名的真实性。但《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》(以下简称《公约》)则确定以文书出具国主管机关签发的附加证明书(Apostille)替代了领事认证。因该《公约》系在海牙成立,故该种认证方式俗称为海牙认证。《公约》旨在简化公文书跨国流转程序, 以更便捷的证明方式取代传统领事认证,促进国际经贸和人员往来。
近年来,《公约》成员快速增长,目前有 125 个成员,约占全世界国家和地区总数的 3/5,包括欧盟各国、美国、日本、韩国、德国、澳大利亚、俄罗斯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及大多数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。
对法律事务带来的影响
从法律实践思考,我国在缔约国之间采用海牙认证方式,也是基于国际法律合作的重要进展,其背后涉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互信、行政效率提升以及跨国治理的挑战。整体而言,简化认证程序的实践意义重大。
简化认证程序,降低跨国活动的成本(如留学、贸易、婚姻等),减少法律壁垒,促进人员、资本和信息的自由流动,符合全球化趋势。这一变革具有明显的效率性与便利性。传统领事认证流程繁琐、耗时, 取消认证可大幅缩短文件流转时间,减轻个人和企业的负担。
简化认证程序,也能加速跨国争议解决。在国际商事仲裁、跨境诉讼中,证据材料(如公司注册文件、合同公证书)的快速认证可缩短案件审理周期,避免因程序拖延导致权益受损。简化后的文书认证为《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公约》等规则的实施奠定基础,推动判决跨境流动。
我国加入《公约》后,涉外法律事务(如跨境投资、知识产权保护) 可直接使用附加Apostille 的文书,减少企业“走出去”的制度障碍。比如中资企业在海外并购中,公司资质证明文件无需经使领馆认证, 加速交易进程。
当然,这个变革也是有赖于现代社会数字化技术的支持,诸多缔约国均推行电子认证(如电子版Apostille),进一步提升了效率。
1、海牙认证不对公文书内容本身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。公文书内容真实性仍遵循“谁出具,谁负责”原则。
2、我国与《公约》非缔约国之间仍沿用原有领事认证程序;我国与其不承认具有主权国家地位的《公约》成员间不适用《公约》;我国与印度之间不适用《公约》)。
3、《公约》对“公文书”概括式列举了四类,包括(1)与一国法院或法庭有关的机关或官员发出的文书,包括检察官、法院书记官以及执行员发出的文书;(2)行政文书;(3)公证书;(4)以私人身份签署的放在文件上的正式证书,诸如登记批准书、日期签证及签字证明书。实践中碰到的文书种类繁多,是否属于“公文书”范畴,可能需要我国相关部门进一步界定“公文书”的具体种类。
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不仅是程序性变革,更是国际法律合作深化的标志。它通过降低跨国法律事务门槛、增强互信、推动技术应用, 重构了全球法律实践的效率与规则。然而,其成功依赖于各国法律体系的适配、技术防伪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协作机制的完善。对法律从业者而言,这意味着既要掌握国际规则,又需拥抱技术工具,以应对全球化时代更复杂的法律挑战。
凌云永然在长期帮助国际各大软件公司进行知识产权的维权工作中,积累了诸多涉外业务相关的法律实践经验,包括最新技术的运用等,欢迎垂询和交流。